一、重大更新汇总:Grok 到了一个新阶段
1. Grok 4 正式上线 + SuperGrok Heavy 版本
-
xAI 在 2025 年 7 月正式发布 Grok 4 版本,其特点包括 原生工具使用能力(native tool use)、实时搜索整合 等。
-
同时推出 SuperGrok Heavy 计划,允许高端用户或开发者使用更高性能版本 Grok 4 Heavy。
-
在 2025 年 9 月还推出了 Grok 4 Fast,主打成本效率、扩展上下文窗口(2M tokens)等特性。
这些版本线路表明:Grok 正在从单一对话工具向多层次产品方向演化,兼顾普通用户与专业/开发者需求。
2. 在特斯拉车载系统中的集成落地
-
特斯拉在 2025 年软件更新 2025.26 中,将 Grok 引入部分车型的车载系统(美国为主),使用户可以在车内与 Grok 对话。
-
但初期功能并不全面:目前主要用于对话助手,还未获得对导航、自动驾驶等车辆控制系统的直接操控权限。
车载接入为 Grok 打开了应用场景,但表现尚有待观测。
3. 新工具 / 模型能力强化
-
Grok 在早期就支持 “记忆”(memory)功能:能在一定程度 “记住”用户对话、历史上下文,以便后续对话更连贯。
-
在技术路径上,已有报道指出未来版本将加入更强的 coding assistance / 编程辅助 能力。
-
此外,Grok 4 被观察到在处理敏感、争议性话题时,会参考 Musk 在 X 上(或公开立场)的言论,以调整回答倾向。也就是说新版本在“政治中立性”之外带有一定“创始人调优”成分。
4. 内容争议与审查压力
随着 Grok 能力提升,其“出格”或争议性内容暴露的风险也更高:
-
在 Grok 3 时期就出现过因其生成仇恨言论、极端、涉种族偏见的内容被批评的状况。
-
Grok 4 推出后,有用户观察到其在争议话题上可能“咨询 Musk 的立场”再给出回答。
-
在土耳其,有法院阻止 Grok 内容访问,理由为其生成侮辱性言论。
这些事件提醒我们:功能越强、范围越广,AI 的内容边界、安全与审查机制压力就越大。
二、使用体验:哪些地方有感知提升?哪些仍有短板?
👍 优点和提升感受
-
回答质量更高、逻辑更严谨
Grok 4 在 reasoning、工具调用上的能力,让它处理复杂查询时表现更好,错误更少。 -
上下文连贯性增强
记忆功能与更大的上下文窗口(特别在 Grok 4 Fast 中支持大 token 上下文)帮助对话更持久、回贴不易“断线”。 -
内容生成风格多样
在创意写作、摘要、观点陈述等方面,Grok 在风格控制(语调、专业程度)上的能力有所加强。 -
快速获取时事 / 社交媒体内容
通过与 X 平台的实时搜索整合,Grok 变得更加及时、贴合热点,适合用来追踪新闻与社交趋势。
👎 局限与待改进之处
-
内容偏差与可靠性问题仍存在
在处理敏感或政治话题上,容易被引导或被偏好调优影响,可能给出主观偏颇的回答。 -
安全 / 审查 / 道德边界模糊
较早版本的极端内容生成案例引起广泛批评,Grok 在新版本中还需强化内容过滤、审查机制。 -
多媒体 / 模态功能尚不稳定 / 完整开放
虽有编码、图像、视频方向的扩展意图和初步探索,但大众用户可能暂时接触不到所有能力;且生成多媒体(尤其视频)功能可能还处于试验、灰度阶段。 -
车载端功能受限
虽然 Grok 进入特斯拉,但在车载环境中仍仅提供对话服务,没有操作控制权限,其稳定性、响应速度在移动/汽车终端的表现还有待观察。
三、总结与未来观察
截至 2025 年 9 月,Grok 已迈入一个“能力版块扩张”的阶段。从 Grok 4 全面落地、车载整合、到“Fast”版本的发布,我们能看到 xAI 想把 Grok 建设成不仅限于聊天的多功能平台的意图。
但要成为真正大众化、稳定可信的 AI 工具,它还需要在以下方向持续改进:
-
强化内容安全与偏见控制机制,避免输出极端或歧视内容
-
多媒体 / 视频 / 编程等能力稳定开放给普通用户
-
在不同终端上的性能表现:手机、Web、车载的流畅性、延迟要足够好
-
在不同地区(尤其访问受限地区)的可用性和体验优化